🗒️非暴力沟通—[Ch7 以同理心倾听]
00 分钟
2022-7-28
2023-10-8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非暴力沟通》超级链接
非暴力沟通合集链接: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博恩堡(Marshall Rosenberg)的一本著作。这本书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称NVC)的沟通方式,旨在帮助人们以富有同情心的方式表达自己,同时也能倾听他人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有基本的、普遍的人性需求,而冲突往往源于我们在满足这些需求的策略上的不同。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可以识别并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找到满足所有人需求的解决方案。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1. 观察:描述你在具体情况下观察到的事实,而不包含任何评价或判断。
  1. 感受:表达你对于这些观察到的事实的感受,如快乐、悲伤、恐惧、愤怒等。
  1. 需求:识别并表达引发这些感受的内在需求。
  1. 请求:清晰、具体、可行地提出请求,以满足这些需求。
这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一种基于共情和理解的沟通方式,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解决冲突,以及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
😃
本文为《非暴力沟通》的第七章——《以同理心倾听》读书笔记。
在前面四章,学习了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我们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和需要,提出什么请求来丰盈自己的生命。本章将运用这四要素用于他人——同理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

同理意味着,以尊重的态度来了解他人的体验。
要同理他人,必须完全卸下对他人先入为主的成见和评判,这就是与他人“同在”的状态。
同理心需要我们将注意力全然地聚焦在他人想传达的信息上,给予他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地表达。这也印证了佛家的一句话“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需要同理,我们却试图通过安慰或建议来“搞定”对方的问题,他人往往会感到沮丧。
一些可能会妨碍我们以同理心与他人连结的行为
给建议:“我认为你应该……”“为什么你没有这样……” 比惨:“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曾经经历过的。”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这就会转变成一个非常积极的体验。”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尽力了。” 讲故事:“这让我想到曾经……” 摆脱感受:“高兴一点儿,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真是可怜……”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解释:“我本来想打电话给你,可是……” 纠正:“事情不是这样的。”
同理的核心是“临在”——全然地与他人以及他们当下的体验同在【个人认为,就是“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因此,“同理心”不同于头脑上的理解,也并非“同情”。有时我们会因为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而心生同情,这时我们需要格外警惕,当我们对他人表达同情时,就不是在同理他们。

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聆听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有些时候,我们并不清晰别人的话是基于怎样的观察。但我们可以通过询问来猜测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这句话。
如果我们习惯为他人的感受承担责任并因此而自责,那么关注他人的感受与需要则会变得非常困难。

复述

在第六章中,我们学习了邀请他人重述我们所说的话。现在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复述对方的话,从而将我们的理解反馈给对方。
复述对方的话可以让对方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准确地领会了他们的意思;如果我们的复述还不到位,他人就有机会加以更正。 此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给了对方一些时间来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从而有机会深入了解自己。
如何正确复述?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用提问的形式来复述我们的理解,便于对方做出必要的更正。我们的提问可以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方所观察到的事实:“上周我有几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件事吗?”
  1. 对方的感受以及引发感受的需要:“你很伤心,因为你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是吗?”
  1. 对方提出的请求:“你是不是希望我告诉你,为什么我会说这些话?”
如何决定什么时候需要复述他人的话?
当我们不确定自己是否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就可以通过复述让对方有机会做出说明或更正。 即便我们确信已经理解了对方,可能还会发现对方也想对此做出确认。
一些其他注意事项
在复述时,要特别注意语气。一个人在听别人反馈自己的话时,哪怕听到一点点批评或嘲讽,都会格外敏感。如果我们的语气像是在下判断,仿佛认定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这通常会让他人感到不舒服。因而,带着觉知聆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的语气是探询式的,是为了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到位,而不是在下结论。
如果人们常常怀疑我们在复述时的动机和诚意,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意图。也许,我们只是在机械地复述和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要素,而不清晰这样做目的何在。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问自己,是否更多地将关注放在了“正确”运用流程上,而没有用心和眼前的人连结。又或许,我们虽然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形式,但真正想要的却是改变他人的行为。
有的人认为在沟通中进行复述是浪费时间。事实上,复述往往能够节省时间而非浪费时间。

持续同理他人

在关注解决方案或提出请求前,让他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如果急于提及他人的请求,人们或许会以为我们对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不真的感兴趣,只是急着要摆脱或解决他们的问题。此外,人们在谈话开始所透露的信息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有许多相关且更为强烈的感受尚未表达。当我们持续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时,便让他人有了机会充分探索和表达自己。
如何知道我们已经充分同理了他人呢?
首先,如果一个人体验到当下的内心世界被他人充分理解了,就会感到轻松。 这时,我们也会相应地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不再那么紧绷。 还有一个更明显的迹象是,对方会安静下来停止说话。如果我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充分地表达了自己,不妨问一句:“还有什么是你想要说的吗?”

当我们的痛苦无法同理

我们无法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他人。有时,我们会发现,即使做出了努力,也无法或不想同理他人,这通常表明我们自己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同理。有时,如果我们能够坦然地承认,自己正处于痛苦中,以致无法同理对方,他人很可能会反过来同理我们。
当我们的痛苦无法同理时,有三种措施:
  1. 给予自己同理“急救”
  1. 非暴力呐喊
  1. 暂时离开现场,得到自己所需的同理心,等到心境调整好了再回去
💡
同理“急救”:给予自己一些同理“急救”,也就是关注和聆听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善于同理自己,就有能力迅速地调整好状态,得以与他人同在。
💡
非暴力呐喊:如果我们能坦诚并且不带指责地谈论自己的痛苦,即使对方也处于苦痛之中,有时也能够听见我们的需要。“非暴力呐喊”就是提醒他人注意我在当下的痛苦和迫切的需要。
💡
暂离现场:如果对方也处于强烈的情绪中,无法听见我们,也不肯放过我们,而同时,同理“急救”和“非暴力呐喊”都无法帮助我们的话,就使用上面说的第三种措施。

练习

以同理或非同理的方式回应他人

在以下十组A和B的对话中,请问,在哪些对话中,B同理回应了A。
  1. A. 我怎么会做这么愚蠢的事? B. 没有人是完美的。你对自己太苛刻了。
  1. A:在我看来,所有这些移民,从哪儿来就该送回哪儿去。 B:你认为这样就真的解决所有问题了?
  1. A:你以为你是上帝吗?! B:听起来你有些生气,是不是因为你希望我能看到,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1. A:你从不把我当回儿事。没有我的话,天晓得你能怎么办。 B:不是这样的!我没有不把你当回儿事。
  1. A:你怎么可以这样和我说话? B:我那样说话,你是不是很伤心?
  1. A:想到我先生,我就很生气。我需要他的时候,他从来都不在。 B:你认为他应该多陪陪你?
  1. A:我讨厌自己变得越来越胖。 B:慢跑也许能帮助你。
  1. A:为了准备女儿的婚礼,我紧张得要命。可是,她的婆家什么忙都不帮,还几乎每天都要改变想法。 B:听起来,为了安排这场婚礼,你很紧张。你希望亲家在做决定时能体谅你吗?
  1. A:当亲戚们不请自来时,我感到被侵犯。这让我想起,我的父母在过去经常无视我的需要,替我做安排。 B:我明白你的感受,曾经我也是这样。
  1. A:你的表现让我很失望,我本来指望你们部门上个月的产量会翻番。 B:我知道你很失望,但上个月我们部门有很多人请了病假。
练习答案在文末

小结

所谓“同理”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的经历。我们常常有强烈的冲动想给他人建议或安慰,或是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则邀请我们清空先入为主的想法,全身心地聆听他人。
活在非暴力沟通中意味着,不论他人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只是聆听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接着,我们可以选择反馈他们的意思、复述我们的理解。此外,持续地同理让他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当他人感到被充分理解后,我们再来关注解决方案或提出请求。
我们自己也需要获得同理才能更好地同理他人。当意识到自己处于辩解防卫的状态或痛苦得无法同理他人时,我们可以选择(1)停顿,深呼吸,同理自己;(2)“非暴力呐喊”;(3)离开现场。
 
 
 
💡
练习解答:
  1. A. 我怎么会做这么愚蠢的事? B. 没有人是完美的。你对自己太苛刻了。 【不是同理回应】B是在安慰A
  1. A:在我看来,所有这些移民,从哪儿来就该送回哪儿去。 B:你认为这样就真的解决所有问题了? 【不是同理回应】B在试图教育A
  1. A:你以为你是上帝吗?! B:听起来你有些生气,是不是因为你希望我能看到,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是同理回应
  1. A:你从不把我当回儿事。没有我的话,天晓得你能怎么办。 B:不是这样的!我没有不把你当回儿事。 【不是同理回应】B在否认和辩解
  1. A:你怎么可以这样和我说话? B:我那样说话,你是不是很伤心? 【不是同理回应】B在为的A感受承担责任,如果用同理的方式来回应A, B可以说:“你是不是有些伤心,你希望我能同意你的请求?”
  1. A:想到我先生,我就很生气。我需要他的时候,他从来都不在。 B:你认为他应该多陪陪你? 【不是同理回应】我认为B回应了A的想法。然而,我相信,同理感受和需要而不只是回应想法,更能够促进人与人的连结。如果用同理的方式来回应A,B可以说:“听起来,你很生气,因为你希望他能多陪陪你?”
  1. A:我讨厌自己变得越来越胖。 B:慢跑也许能帮助你。 【不是同理回应】B在提建议
  1. A:为了准备女儿的婚礼,我紧张得要命。可是,她的婆家什么忙都不帮,还几乎每天都要改变想法。 B:听起来,为了安排这场婚礼,你很紧张。你希望亲家在做决定时能体谅你吗? 【是同理回应
  1. A:当亲戚们不请自来时,我感到被侵犯。这让我想起,我的父母在过去经常无视我的需要,替我做安排。 B:我明白你的感受,曾经我也是这样。 【不是同理回应】B认为自己理解了A,并且谈论起自己的感受,而非同理回应A的体验。
  1. A:你的表现让我很失望,我本来指望你们部门上个月的产量会翻番。 B:我知道你很失望,但上个月我们部门有很多人请了病假。 【不是同理回应】虽然一开始B关注了A的感受,但之后就开始解释自己的情况。
上一篇
非暴力沟通—[Ch8 同理心的力量]
下一篇
非暴力沟通—[Ch6 提出请求,丰盈生命]

评论
Loading...